
從香港赤鱲角機場搭乘夜間航班,準備迎接紐約的清晨,這是一個令人興奮卻熟悉的場景。可惜的是,迎接美好旅程的同時,時差往往悄然到來。它不只讓你感到疲憊,還可能影響專注力、食慾,甚至破壞旅途的美好體驗。
對抗時差的第一步,是清晰了解你將要面對的時間變化。提前掌握目的地的準確資訊至關重要。除了知道幾點鐘,更要了解時區差異背後的計算與影響,這能幫助你從心理上做好更充分的準備。旅行前的準備,也不僅是心理上的,生理上同樣需要為身體打好健康基礎,這樣能讓你更有韌性地應對時差的衝擊。
那麼,如何在長途飛行後快速調整時差?以下提供從出發前、飛行途中到抵達後的全方位技巧。
出發前數天:贏在起跑線上
逐步調整你的生理時鐘
在出發前三至四天,每天將睡眠時間提前或延後一小時(依目的地而定)。例如,若你要飛往紐約,可以提前查詢美國時間 ,並嘗試每天晚睡一小時來貼近當地作息。相反,如果目的地是倫敦,查詢英國時間 後,則應嘗試每天早睡一小時。
注重飲食與健康基礎
在出發前保持清淡飲食,避免油膩食物和過量咖啡因,讓身體維持最佳狀態。運動、伸展或輕鬆散步,都能提升血液循環,為即將到來的跨時區挑戰做好準備。
飛行途中:善用機艙內的每分每秒
立即切換到「目的地時間模式」
一登機就把手錶、手機和筆電的時間調整為目的地時間。按照新時間來安排休息與飲食,能讓身體更快適應。
保持水分,避開酒精與咖啡因
機艙環境乾燥,脫水會放大時差的不適。記得多補充水分,避免飲用酒精和咖啡,因為它們會干擾睡眠週期。
策略性睡眠
若目的地正值白天,盡量保持清醒;若是夜晚,使用眼罩與耳塞,營造適合入眠的環境,讓身體提早切換模式。
抵達後:戰勝時差的關鍵72小時
擁抱陽光
陽光是調整生理時鐘的最佳工具。如果抵達時是白天,盡快到戶外走動。這樣能幫助身體接收「現在是清醒時間」的信號。事實上,人體的生理時鐘(晝夜節律) 受到光線強烈影響,這是科學界公認對抗時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融入當地節奏
再累也要堅持到當地正常的就寢時間才睡。用餐時段也要跟隨當地時間,讓身體更快建立規律。
避免長時間午睡
若真的疲倦,可以小睡20至30分鐘,但切忌午睡過久,以免影響夜間睡眠。
讓旅程更快步入正軌
提前調整作息、抵達後多接觸陽光、並堅持遵守當地的生活節奏,這三個關鍵策略能大大減少時差的不適。雖然無法完全避免時差,但透過有意識的準備與行動,你將能快速恢復精力,專注享受每一段旅程的美好時刻。